他告诉我们,生活可以如此简单!
发布时间:2015-01-05 08:40:07   点击: 7885次  

                 ——《瓦尔登湖》读后有感
  这本书是大学同学三番五次推荐我读的,记得刚开始几乎是需要硬着头皮去看那些描写自然,宁静而恬淡的文字。或许因为当时心足够浮躁的缘故,手里捧着书本心里始终在想,如果鲁滨逊真有其人(有相似的原型),劫后余生、荒岛生存,是不幸和无奈做成他的漂流行程。而他(作者梭罗),为什么要如此选择?且不论事情的结果会如何怎样,单就这种主动对社会的疏远和物欲的舍弃就足以表现了非凡的勇气。可能这也是最初使我对这篇文字最感兴趣的一点。
  书中的主人公梭罗,确有其人,他的老师是被称作美国精神之父的爱默生。书的名字,瓦尔登湖也确有其地,在离波士顿康科德小镇不算太远的地方。老师将拥有所有权的土地租借给学生梭罗,学生带着斧头和农具在这片叫做瓦尔登湖的地方开始了他筑屋、开荒、自耕自食的自然体验生活。两年多的时间里,他赏遍湖光山色,蛙唱虫鸣,暮霭晨光和四季变换,也体验了开荒、播种、狩猎、捕鱼的原生态生活。他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独处生活,像极了我国不少古著里隐者的隐居生活,如一箪食,一瓢饮足矣,在陋巷,不堪忧,亦不改其乐的颜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足为外人道的陶渊明。

   梭罗也曾不止一次的在文中坦言,要在这次隐居过程中把来自文明社会的物质依赖性降低到尽可能的水平,要在那里尽量生活的少些麻烦。很显然,在精神和物质之间,他认为物质对精神来讲是可以尽量少的一方面。他解释湖边独居生活的初衷正是想通过最大程度的降低物质欲望来提升其精神境界。他所追求是外在朴素,内心富有的理想生活,而非当代社会中的种种人为气息、应酬形式和繁文缛节。
  那孤独和寂寞呢,我们不禁会问。鲁滨逊漂流孤岛,由于对朋友伴侣的渴求,孤岛上的孤独成为他最难拭去的痛苦。而梭罗认为,与人为伴是社会性的正常表现和需求,孤独看似让人恐惧和不情愿,却是容易相处,不可多得的伙伴。不单单是这两年,作者的一生最习惯和喜欢在宁静的环境中沉思,沉思中均是以精神和思想为伴。他曾说过,如果失去了精神家园,即便拥有整个世界也没有任何意义。
  作者这么多的努力和之后的文字无非是想把自己的思想真实的吐露给每一个读者,尽可能让我们身临其境。仿佛,当作者在林中漫步,湖边独钓时,除了孤独,还有读者朋友和他一起,面对着那碧绿晶莹的湖面、穿过那葱葱郁郁的林间,倾听那或早或晚的鸟语和虫鸣。著作是作者结束了其两年的野居生活,重新回归社会后写作完成的,这样的环境差异似乎更能让其体验出两者的差别,甚至孰优孰劣。在如今信息铺天盖地,物欲消费横流的浮华社会里,那孩童般天真、田园般浪漫、宁静而深远的愉悦生活确实令人感动而向往。但是,单纯的希望人类彻底从社会的繁复中解脱出来,想法本就单纯。作者的本意或许也并不是让人们完全放弃现代社会文明,回归荒野的生活。或许,这本书后的我们可以变得安静一点,心中多一片净土和宁静恬美的追求,少一些世俗的牵绊和可无的欲望便是最好。(电站管理局检修部 赵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