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理想信念教育】重温峥嵘岁月,赓续红色血脉
发布时间:2024-09-06 08:37:57   点击: 1389次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共产党人的红色灯塔。这片厚重的土地,孕育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辉煌。

党的七大,汇聚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力量

9月5日上午,学员们来到了杨家岭旧址,首先参观的就是中央大礼堂,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这里召开。步入礼堂,内部陈设按照七大会场原貌布置,礼堂后墙“同心同德”四个大字是毛泽东同志亲笔为大会题写的主题词。

微信图片_20240906082743.jpg

“历史证明,党的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经过24年的奋斗,特别是经过全党上下严肃认真地整风学习,使我们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空前统一。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陕西延安干部学院的任学文老师介绍到。

1945年4月,在七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同志以部队喊看齐为喻首次提出“看齐意识”。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专门讲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看齐问题。2016年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如今,站在中央大礼堂内,重温这段历史,感悟我们党强调“看齐意识”的优良传统和经验,对于在新时代如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从荒草丛生的“烂泥湾”变成五谷丰登的“好江南”

9月5日下午,学员们来到了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参观学习。“南泥湾呀好地方,好地方来好风光”,这脍炙人口的歌词和旋律早家喻户晓。但是,1944年以前的这里并不是这番景象。由于连年战乱加之自然条件恶劣,南泥湾被附近的老乡叫做“烂泥湾”。

微信图片_20240906082747.jpg

陕西延安干部学院的井飞龙老师讲解说,“那是一段空前困难的岁月,日军大规模扫荡,国民党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存亡抉择之际,毛泽东同志给出了八个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941年春,王震率领八路军第359旅,肩挎钢枪、手握镢头来到南泥湾开荒屯垦,到1944年底,南泥湾已经开垦出面积达26万亩的耕地,年收获粮食三万多石,并于当年向陕甘宁边区缴纳公粮一万多石,也让昔日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已经成为延安精神的显著特征。从中汲取不竭的动力,以史为镜、以史明志,将激励大家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踏上新征程,向着光辉未来勇毅前进。

汲取信仰力量、查找党性差距、校准前进方向

在宝塔山,学员们深刻感悟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仰;在七大会址,深刻感悟全党“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坚定豪迈;在南泥湾,深刻感悟党“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坚韧斗志。延安,这片红色热土孕育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

微信图片_20240906082750.jp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学员们纷纷表示,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不断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激励斗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公司党委班子建设的决定》为抓手,锚定“打造工程管理国家队,推进公司治理现代化”目标任务,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更大力量。(报道 苏宏阳 配图 孙新宁 王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