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初秋的延安,秋意浓浓。公司全体学员怀着崇敬的心情,赴梁家河追寻领袖足迹,感悟初心使命。到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聆听红色革命传奇,坚定理想信念。在凤凰山麓寻访革命旧址,传承革命精神。 追寻领袖足迹,感悟初心使命 “梁家河村位于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方向5公里,多年以前,这里一不通公路,二不通电。1969年初,不满16岁的习近平离开北京,到陕北农村生活劳作7年。在梁家河的岁月,这位乡亲们眼中‘吃苦耐劳的好后生’,什么活儿都干过,啥苦都吃过。”在梁家河村史馆,讲解员向大家介绍到。村史馆陈列的大量图片和实物,生动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与群众共同劳动生活的场景。 在知青窑洞的土炕上,铺着泛旧的黑色毛毡,7床被子整齐叠放在炕角。中央炕桌上摆放着一盏简陋的煤油灯,习近平同知青们在结束了一天辛苦的劳动后,就是在这盏灯下坚持阅读学习,他阅读兴趣广泛,读过的书籍既有马列著作、社会科学也有历史人物小说。 随后,陕西延安干部学院讲师在现场为学员作了《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为民情怀与实干担当》主题授课。详细讲解了习近平等一批北京知青克服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带领村民打井、开磨坊、办沼气,修路、打坝、育良田,让梁家河的面貌焕然一新的过程。 学员们表示,追寻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足迹,深刻理解了“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梁家河精神是凝心铸魂、锤炼党性的鲜活教材。习近平总书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历练,为自己修身做人、干事创业树立了标杆,要将梁家河精神融于心、践于行,用担当作为和苦干实干,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弘扬抗大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 在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陕西延安干部学院讲师现场为学员们作了《弘扬抗大精神,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主题授课。通过老师详细的讲述,让全体学员对抗大发展历程有了全面的了解。抗大纪念馆内陈列着抗大办学过程中办学宗旨、教材、军事装备、招生广告、分校、历史变迁等实物和照片。参观过程中,讲解员生动的讲述,让大家仿佛穿越历史,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学员们表示,抗大精神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前行的动力。要传承和发扬抗大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任何时候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要坚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生活上勤俭节约,工作上奋勇向前,始终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奉献社会,造福人民。 寻访革命旧址,传承革命精神 凤凰山,因“叶生吹箫引凤”的美丽传说而得名。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中共中央和军委机关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就住在凤凰山下。毛泽东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多的时间,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反对自由主义》等著作,还会见了白求恩、卫立煌等许多中外人士。 毛泽东旧居屋内陈设简陋,墙上挂着毛主席当年的一些照片。在朱德和周恩来旧居,展柜里一条满是补丁的旧绒毯引人注目,“它曾三易主人,经历了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见证了抗日的烽火,挨过敌人的刺刀,染过烈士的鲜血,凝结着朱德与周恩来之间的深厚友谊。”讲解员讲到。 瞻仰了凤凰山革命旧址,学员们深刻感受到,老一辈革命领袖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革命风范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学员们表示,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在生活中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在工作上,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以埋头苦干和锐意进取的精神,谱写公司发展新篇章。(报道 漆强强 配图 赵远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