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之一】孝:百善孝为先
发布时间:2016-11-21 10:43:05   点击: 6432次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万家寨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成为人品典范,每一位干部都成为员工榜样,从今天开始,公司网站推出全新栏目---“阅微知著”,我们热切期望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潜移默化到每一位员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帮助大家增长智慧,实现公司全体员工创建幸福万家寨的共同愿景。


“孝弟(同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孔子的弟子有子感慨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那么孝,究竟包含了哪些含义?

孝,在西周颂壶上写作:

阅微 孝 

就其字形而言,孝上面是一个略写的“老”,下面是“子”,像是小子侍奉老人的样子,可见孝的本义就是孝顺,即《说文解字》言“善事父母者”。我们常说“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孝就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国语·周语》说“孝,文之本也。”《左传·文公二年》说“孝,礼之始也。”无一不在强调孝的重要性、孝的地位。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乏关于“孝”的故事。汉朝的黄香,九岁就已非常明事理,母亲去世得早,他对父亲极为孝顺。夏日炎炎,他就对着父亲的枕席扇风;冬夜严寒,他就用自己的身体为父亲温暖床被。黄香的“扇枕温席”是一个孩子最细致、纯真的孝心,这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成为以孝闻名的好官。

那么,孝就只是善事父母吗?

《论语·为政》中记载子游问何为孝道,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可见仅仅是奉养是不够的。而子夏问何为孝,孔子表示“色难”,即指面对父母时的容色,孝子对待父母时会因内心的爱敬而反映在容色上。可见孔子认为孝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内心的尊敬。

曾子也认为养是最基本的,孝还有更高的要求。曾子说,孝有三等:大孝是使双亲受人尊敬,其次则是不使双亲的名声受辱,再其次是仅能赡养双亲。这里,曾子认为孝的高层次要求是要使双亲受人尊敬。如何做到这一点?就要谨慎自身行事,不堕父母之名,生活谨慎、对国忠心、为官严肃认真、临战不怯、诚实守信。也就是我们说的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正如《孝经》所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在中华文化中,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包括对父母由衷的尊敬,和对自身生活言行的严格要求、谨慎处世。(以上内容转自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撰稿:施希茜 郝思斯 编导、包装:陈晓晴 尹雪诺 配音:张东岳)

视频网址:http://v.ccdi.gov.cn/2016/09/14/VIDELw78RhZc7DWM7GDjPADP1609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