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嘉宾 孙慧茹 山东省威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李占新 福建省泉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作出部署。如何巩固拓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常态化从严纠治“四风”,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我们邀请两位纪委书记结合实际工作分享认识体会。 记者:实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以优良党风政风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如何理解优良作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 李占新:良好的工作作风与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是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传家宝,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实践反复证明,作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持续促进作风向优向好,对提高精准服务质效,及时回应企业群众关切,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要自觉置身于发展大局,找准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着力点,把作风建设融入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之中,融入高质量发展各环节、全过程。最终,要以发展的实际成果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作风建设成效,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孙慧茹: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作风正则干群和、社会稳、发展快。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现实逻辑的把握。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纪律部队”,要紧扣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这一目标任务,巩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把纠治作风顽疾和优化营商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严肃查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以及做选择、搞变通等问题。同时,以严管厚爱结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引导干部厚植为民情怀、锻造过硬作风,并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实践,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提供坚强有力的作风保证。 记者:结合地方实际,在推动重点项目落地、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实践中,如何破解阻碍发展的作风顽疾? 孙慧茹:坚持风腐问题一体查纠。不正之风与腐败问题同根同源、相互交织。将风腐同查同治理念贯穿监督执纪执法全过程、各环节,既查清腐败问题,也深挖背后的作风根源,把准由风及腐的利益链,构建由腐纠风的工作链。贯通融合各类监督力量。加强纪检监察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的协作配合,打通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强化大数据赋能,实现对重点项目从立项到验收的全周期、嵌入式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一体推进“查改治”。敢于动真碰硬,紧盯政策决策、执法司法、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健全经常性发现和整治作风问题的长效机制;深化以案促改促治,推动“四风”问题多发单位加强类案分析,全面梳理制度建设薄弱点、权力运行风险点、监督管理空白点,系统性推动作风优化和制度建设。深化清廉单元建设。不断推进清廉机关、清廉企业等清廉单元建设,制定相应的工作指引和建设标准,推动各部门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聚焦规范权力运行、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内容,开展系统治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李占新:就福建省泉州市而言,当前经营主体对于监管执法、政策执行等方面的诉求更加多样,对于点面结合、系统治理推进营商环境向上向好的需求强烈。纪检监察机关要主动靠前、发挥职能作用,助力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是持续强化震慑效应。紧盯项目审批、招商引资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严肃整治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精准查处隐形变异“四风”问题。开展点题监督,针对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入一线开展监督检查,加大力度纠治涉企风腐问题,精准发现企业诉求,督促相关部门整改落实,确保惠企政策落地见效。二是强化智慧赋能正风反腐。打造智慧监督模式,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及时预警、精准发现“四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监督,提升监督的穿透力和精准度。三是深化以案促改促治。做好破坏营商环境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深挖典型案例,充分运用案件查办总结报告、剖析报告、当事人忏悔录等内容,找准地区性、行业性、领域性突出作风问题,坚持查办案件和督促整改、推进治理相结合,精准开展警示教育,推动相关部门举一反三、完善制度机制,促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发展环境。 记者: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离不开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积极担当作为,用更多精力抓落实,有哪些着力点? 孙慧茹: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最大限度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推动知责明责。经常性提示提醒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扛牢政治责任、明确使命任务、带头担当作为。二是强化担责守责。紧扣“十五五”时期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不断深化落实政治监督工作办法,持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建立政治监督重点清单、问题台账,坚决纠治权力观扭曲、政绩观错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对典型问题深入剖析、通报警示,以强力震慑倒逼责任落实。三是激励履责尽责。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发挥主体作用,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保驾护航,统筹开展好精准追责问责、关爱回访等工作,进一步完善细则、规范流程,以政策温度激励担当作为。 李占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激发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内生动力。具体而言,一方面加强诬告行为治理,对失实检举控告及时予以澄清,向诬告者亮剑、为干事者撑腰,旗帜鲜明维护干部合法权益和干事积极性,营造激浊扬清的良好氛围,推动党员干部在遵规守纪前提下放手干事。另一方面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对于受处分干部,不能一处了之,要深入进行谈心谈话,加强跟踪回访和帮扶教育,注重教育转化和正向激励,引导其知错改错、重拾信心、担当奋进,努力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纪检监察部 罗丽君) |
晋公网安备 14010702070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