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纪委书记聊天,都能聊些啥? ——读《和纪委书记聊聊天》有感
聊天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艺术,通过轻松随和的方式,不受约束地交流,达到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效果。近日,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和纪委书记聊聊天》,采用聊天的表现手法,立足于纪委书记这一特殊角色,像老朋友一样,聊聊身边事、说说心里话,字里行间流露着真诚真挚,不知不觉引发人的强烈思想共鸣与共情。 在书中,纪委书记聊天聊的是纪律,列出了不可违背的负面清单。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纪委书记肩负着维护党的纪律,协助党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无论是讲故事还是说体会,都离不开纪律这个话题。聊天这门艺术,不同于纪律党课,可以通过故事和隐喻,三言两句讲清事实,鞭辟入里分析原因,画龙点睛分享感受。从书中讲述的100多个身边小故事来看,表面上并没有提到党的纪律,但实质上每个故事都在讲纪律,以讲故事形式把纪律要求一条条列出来,汇聚成一张见人见事见细节的负面清单,划出了一条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的行为底线。通过聊天这种方式,纪委书记把刚性的纪律春风化雨般转化,潜移默化地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自觉把他律转化为自律,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推动形成不义之财不贪、不法之事不干、不正之风不染的思想自觉。 在书中,纪委书记聊天聊的是震慑,唤起了如履薄冰的敬畏之心。“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纪委书记聊天并不是把读者当“看客”“听众”,也不是为了满足个别人的猎奇心理,把别人违纪违法的教训当成“花边新闻”,而是把自己摆进来,把读者带进来,让他们感受到违纪违法者付出的惨痛代价,从中感受到警醒、教育和震慑。聊天这门艺术,关键在于真情实感的传递。纪委书记通过讲述违纪违法者自我忏悔、自我改造、自我转化的情形,特别是对一些人所作所为表示痛心和惋惜,在唏嘘不已中反复追问为什么会这样,直抵心灵深处,对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震动和心灵冲击,引发他们对照反思、自我检视,在深深的触动中产生谨言慎行的易惧之感、敬畏纪法敬畏组织的善怕心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心中有惧不妄为”的状态。 在书中,纪委书记聊天聊的是约束,讲明了无处不在的管理监督。“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也。”纪委书记总担心一些党员干部在全面从严治党条件下感受不到约束的存在。因此,他们借助聊天这门艺术,通过认知引导,让人们认识和感知到约束。比如,书中的《也给“两面人”画个像》、《腐败问题的“新”与“隐”》等章节段落,传递纪检监察机关已经炼就“火眼金睛”,任何自以为是的掩盖和伪装都难逃党组织的“法眼”;《让监督“长出牙齿”》一节展现了监督的刚性约束,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都要坚决严肃查处,决不允许以权势大而破规、以问题小而姑息、以违者众而放任;《斗智更要斗志》一节展现了我们党坚持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使监督常在、形成常态,让读者感受到监督不是远离你我的“空中楼阁”,而是就在身边的“天罗地网”,只有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下工作生活,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自在。 在书中,纪委书记聊天聊的是修养,启发了严于律己的行动自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纪委书记聊天,不仅讲底线不可触碰,更常说高标准要努力追求,因为越是不断追求高标准才能离底线越远。但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纪委书记聊的每个故事,无不是心中有了“贼”,“行”上才破“底线”:心中有了虚伪的“贼”,就会任性决策乱作为、弄虚作假搞政绩,忘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半点要不得”;心中有了投机的“贼”,就会阳奉阴违、表里不一,当起了对党不忠诚的两面人;心中有了骄奢淫逸的“贼”,就会被贪欲迷乱了心智、扭曲了行为,忘记“‘贪’字头上真有一把看不见的‘杀人刀’”。纪委书记从小事小节讲起,但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通过借事喻人,引导读者持之以恒加强自我修养,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和纪委书记聊聊天》就像遇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语数日不厌”。平常多看看他们谈的故事、多听听他们说的话,总能在不经意间收获日用而不觉的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真正体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纪检监察部 罗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