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董同亮) 截至2025年9月18日,万家寨水利枢纽实现连续安全生产7465天。作为水利部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试点,万家寨水利枢纽聚焦安全大坝、生态大坝、智能大坝建设,构建以“四全”管理、“四制(治)”体系、“四预”措施、“四管”工作为核心的运行管理矩阵,全面提升水库运行管理精准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确保枢纽综合效益充分发挥。 实施“四全”管理,构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全面、及时、精准掌握水库上下游、左右岸信息。其中,“天”利用气象卫星获取“云中雨”预报数据,将洪水预见期提升到7天;“空”建成3部水利测雨雷达,覆盖1.44万平方千米流域,精准捕捉0~3小时降雨信息;“地”设立40个水位站、35个雨量站及551个视频监控,守护河道安全;“水”运用含沙量在线监测装置、无人测量船掌握泥沙情况;“工”安装1907套(支)监测仪器,自动化监测率达99.7%,精准感知大坝位移变形、渗流渗压、应力应变等工情要素。 完善“四制(治)”体系,形成166项有效制度、239项各类规程的标准体系,推动公司治理体系现代化;推动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万家寨水政监察支队和库区生态巡回法庭,构建“行政执法+刑事打击+检察监督+司法审判”黄河生态保护格局,更好保障黄河河道生态环境安全。 强化“四预”措施,通过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大坝安全分析预警系统,全天候精准预报洪水信息和大坝安全性态;开展水库汛情、险情分级预警,实现预警信息直达水库防汛调度一线人员;应用水利模型进行防洪调度方案计算,在模拟仿真场景中对调度方案计算结果进行正向预演和逆向推演;通过知识库自动关联水库调度方案对应的应急预案,实现预报精准化、预警提前化、预演数字化、预案科学化。 加强“四管”工作,常态化开展隐患治理,规范开展大坝安全鉴定,推动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提质增效,万家寨水利枢纽实现长周期安全生产。同时,深度融合7个业务系统,打造智慧运管矩阵平台,集成防汛调度、工程安全等功能,基于二三维孪生场景构建核心功能模块,实现全要素全天候全过程管理。(来源:中国水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