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刚从发电部C位出道的“萌新”们就来到了水工部大家庭,开启了为期一周的培训。 业务培训,体会万龙大坝的前世今生 业务培训是从一支支小巧的监测仪器开始的。随着大坝开始浇筑,一支支监测仪器便伴随着他一同成长,记录着大坝从一个“爱红脸发脾气”的大胖小子,长大为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又慢慢成长为一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全过程。大胖小子脾气大,水工人就要做好各项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实时做好“情绪”监控,让这个小家伙儿健康快乐的长大。当他成长为小男孩儿时,“成长的烦恼”便会接踵而至,水工人就是小男孩的监护人,帮他“打牢根基”、“纠正偏差”,保护他茁壮成长。当他终于成长为一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用巍峨的身躯抵住了湍急的河流,护卫了黄河安澜,点亮了万家灯火,水工人就是他的最亲密的私人医生,守护着他的健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万龙大坝用他的无言与坚守诠释了万家寨精神,也默默感染了每一位参加培训的新员工。 通过业务知识讲解、观看万龙建设期纪录片、BIM模型展示、现场教学等方式,以时间作为切入视角,带领新员工走遍了枢纽大坝每一个角落,讲述了一个个平淡却又不平凡的故事,让新员工了解了万龙枢纽从建设期到运行期的整段历程,知道了万龙枢纽工程概况、万龙枢纽是如何建设的、建设时主要采取了哪些工程措施、大坝安全监测的设计理念目的及监控重点、安全监测资料的分析方法、运行期水工建筑物维修养护等相关知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新员工纷纷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坝建筑材料逐年老化、枢纽运行条件不断变化,大坝安全隐患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隐蔽,工程处理难度也会越来越大,水工部肩负的责任也会越来越艰巨。在新的历史任务下,水工部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坚韧不拔的工作态度激励着每一位新员工,也让新员工对公司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动手实践,理解为什么我们都叫万家寨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次培训水工部第一次加入了监测仪器通讯线缆接线、自动化监测项目人工比测两项动手实践课程。在这里,新员工一个个都是不世出的“武学奇才”,靠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力洞察力,只需稍加点拨,就能举一反三,将各门各派的“武林绝学”融会贯通。刚上手时还不觉得,你看这才一下午,这帮“后浪”就对各个操作流程信手拈来,颇显宗师风范了。 这次团队实践课不简简单单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理论指导实践增强动手能力,通过实践运用加深了理论领悟的同时,更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团建活动。实践课上,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都至少需要2个人以上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这也与公司的现实情况是一致的,每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都是整个团队的心血结晶,在这里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超级英雄”,只有默默坚守、甘于奉献的超级团队。一颗颗散碎的沙石是贡献不出什么价值的,但当他们紧紧凝聚在一起,就铸造成了巍峨的大坝。平凡的万家寨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成绩,平凡又不平凡,这就是新员工在这次团队实践课上所学到的团队文化。 接续传承,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在培训的倒数第二天,水工部带领新员工来到了河曲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展览和西口古渡,感悟当地黄河文化。河曲,是中国唯一以黄河弯曲命名的县城。在这里,大家看到了河曲人民战风沙、治流域,秃岭披绿装、沟壑变桑田的精神风貌,听到了贺六十九、苗二满红、王海元等模范事迹,学习了河曲因地制宜,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优秀案例。黄河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英雄儿女,站在黄河岸畔,望着奔涌的黄河水,就仿佛见到了中华民族悠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承,心中涌现出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年是公司打造工程管理国家队,推进公司治理现代化的开局之年,新员工作为最有活力的青春力量,当仁不让的要扛起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不断增厚本领成色,在担当作为中加速成长,尽快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生力军”。 在培训的最后,我们向新员工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经常说的“诗与远方”代表着什么意思?新员工们是这么回答的。“诗与远方”指代的是理想的生活,什么是理想的生活呢?他们认为就是将所干的事业与自身理想紧密的联系起来。起初刚来到这里的时候,理想是模糊的。自入职培训2个月以来,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一直没有休息过,也远离了城市的热闹,缺少家人的陪伴,但每天过的都很快乐、充满着干劲,他们现在已经成为新的万家寨人,他们的理想就是每一个万家寨人的理想,他们的“诗与远方”就是脚下的这片土地。(电站管理局 梁箫报道) |